2025年10月10日,我院青年教师范超超博士的研究论文《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thracene-containing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and their [4 + 2] photooxygenation》在权威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在线发表。范超超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结构化学》)期刊是一本在结构化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影响因子IF = 10.3。期刊主要发表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原创研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配位化学、有机金属化学、纳米化学、多相催化、均相催化、能源化学、环境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文章形式有研究论文、短讯、综述、观点、亮点以及新闻与观点等。
蒽基团因具备荧光性、π共轭和刺激响应性,已成为超分子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一方面,蒽单元可通过365 nm光照捕获单线态氧(¹O₂)发生[4 + 2]光氧化反应生成内过氧化物光产物;另一方面,内过氧化物能通过加热释放¹O₂,这一特性在抗菌、光动力学治疗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此前,研究者们多聚焦于蒽单元的[4 + 4]光二聚研究,而对含蒽基团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的可逆[4 + 2]光氧化反应研究较少。本论文将含蒽超分子自组装体分为四大类展开深入探讨:1.具有手性信号的含蒽超分子自组装体;2.含蒽超分子自组装体的发光调控;3.含蒽超分子自组装体的π…π相互作用;4.重点解析了离散型、聚合物型及阴离子导向型的含蒽超分子自组装体的可逆[4 + 2]光致氧化。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利用阴离子配位驱动自组装策略构筑的含蒽基团超分子自组装体,可在无光敏剂条件下,在365 nm光照和65oC加热双重刺激下捕获/释放¹O₂,有望为光动力治疗提供新思路。
该工作得到了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商洛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矿产资源清洁高效转化与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陕西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的大力支持。
论文连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54586125002557